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房地产市场,也催生了全球最大体量的房地产企业。数据显示,2018年入选全球财富500强的中国房地产公司就有5家。
房地产在中国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已举足轻重。而这一切都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市场活力被充分激活和人们购房观念的彻底改变。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已经形成了土地使用权出让(或转让)市场、新建商品房买卖市场、存量房(也称二手房)交易市场,以及房屋租赁市场;房地产抵押、开发、估价、经纪、物业管理等经济形式也随之活跃。房子的功能变得更为复杂和多元,它不仅是基本的生产要素或者生活资料,更成为家庭财产的重要部分,既是一种商品,也是一种资产,甚至一度成为投资、投机的工具。
十九大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和房地产市场继续发生改变,中央提出“房住不炒”的新思路,为房地产的下半场指明新的方向。市场上,房价上涨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房屋炒作氛围明显降温,市场正朝着理性的方向逐渐回归……
改变已然开始,未来值得期待。
改革激发市场活力
资料显示,1978年以前,我国几乎没有房地产市场,没有房地产行业。1978~1991年,随着住房制度改革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启动与推进,房屋和土地既是产品和资源,又是商品和资产的认识由浅入深,房地产价值逐渐显化,房地产市场才初步形成。
改革开放之前,城镇住房主要由国家投资建设;住房不出售,通过职工所在单位,按照工龄、职务、学历等打分排队进行分配;对于分配后的住房,只收取象征性的、近乎无偿使用的低租金。这种住房制度通常被概括为“国家统包住房投资建设,以实物形式向职工分配并近乎无偿使用的福利性住房制度”。
到1978年,城镇人均居住面积由1949年的4.5平方米下降到了3.6平方米,缺房户869万户,占当时城镇总户数的47.5%。1978年9月,邓小平提出:解决住宅问题能不能路子宽些,比如允许私人建房或者私建公助,分期付款,把个人手中的钱动员出来,国家解决材料,这方面潜力不小。
住房制度改革的实践,始于1979年,从新建住房全价出售起步。1979~1991年,住房制度改革经历了公房出售试点、提租补贴试点和全面起步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公房出售试点。到1985年底,全国共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60个设市城市和300个县镇开展了补贴出售公房的试点,共出售住房1092万平方米。第二阶段,提租补贴试点。截至1990年,全国共12个城市、13个县镇和一批企业出台了以提租补贴为主要内容的房改方案。第三阶段,住房制度改革全面起步。1991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关于全面推进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了住房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根本目的。这些推动了全国特别是大城市的住房制度改革,标志着房改已从探索和试点阶段,进入全面推进和综合配套改革的新阶段。
土地领域的改革,主要是城镇国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改革开放之前,我国采取“行政划拨,无偿、无限期、无流动”的土地使用制度,致使土地在经济发展中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导致土地大量浪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能通过其带来的土地增值得到回收,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面貌长期落后。
康达信惠州ISO9001认证咨询公司以“致力于康达信卓越管理”,了解详情更多ISO认证咨询业务:ISO9001认证咨询、ISO14001认证咨询、ISO45001认证咨询、IATF16949认证咨询、BSCI验厂、CE标志、内审员资格证等服务都可以联系我们!致电客服专线:18923324126